❷❸❹❻●⓯日本和特徵 各地的特徵和高等教育 特別贊助 日語學習相關 黃小玫 (Sandy H.) ―嗨,大家好,我是熱愛創作的黃小玫! 英文名字是Sandy,日文是サンディー。我是一名音樂跟影片的創作者,我的作品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目前都以某一個主題去創作和呈現。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作品是2018年發佈的「我們在台灣見吧!」,是一支用日語介紹台灣特色的影片。―「我們在台灣見吧!」,主要是想邀請日本朋友來台觀光 當初會創作「我們在台灣見吧!」這首歌是因為以前在加拿大和日本留學的時候認識一些日本的朋友,我常會邀請他們有空到台灣玩,對方就會回問說要去哪裡玩或是伴手禮要買什麼等的問題。 然後我發現我每次回答都差不多那套,像是推薦買烏魚子、烏龍茶、鳳梨酥(カラスミ、ウーロン茶、パイナップルケーキ),這三種伴手禮意外就組成一句歌詞。 雖然我通常在創作時都是先寫歌曲,但是在我心中都會有歌曲的目的性及想傳達的概念。這首歌希望以一個輕快的曲風來介紹台灣,加上考慮到主要聽眾是日本朋友,所以選擇以日本朋友比較習慣的曲風去呈現。 歌詞的部分,除了談到好吃好玩的東西之外,還有融入一些搭電車的規矩或是電扶梯走哪一邊等跟日本不一樣的生活習慣,讓日本朋友可以透過輕快的音樂和影片認識台灣,快速知道一些台日間的文化差異。日本阪神電車一同促進台日間交流和觀光 「我們在台灣見吧!」影片發佈之後,和屏東縣政府合作「海與光:我們在屏東見吧!」,宣傳台灣的觀光。今年3月將發表一支與日本阪神電車合作的新作品,介紹阪神電車沿途的觀光地,一路帶大家從大阪玩到神戶。因為希望可以幫助日本吸引更多台灣觀光客,一開始對方希望可以將「我們在台灣見吧!」改編成中文版,不過後來覺得那首歌就是專為台灣觀光製作的,如果唱中文就會很像數來寶(笑),所以就決定重新寫一首中文歌曲。有趣的是,到時候除了新作品之外,阪神電車也會在日本播放「我們在台灣見吧!」,讓更多日本當地的居民聽到這首歌認識台灣。―從小就是哈日族,真正開始學習日語卻是在加拿大? 在加拿大讀高中的時候,學校要求一定要修習第二外語課程。因為小時候很喜歡看日本卡通和聽日本音樂的關係,所以當時選擇了日文。 進大學後,雖然主修是社會學系,還是有選擇輔修日文。後來以大學的在校成績跟日文課的表現,很幸運地申請到東京大學交換留學的機會。在日本交換留學期間,跟東京大學學生一樣,選擇日語授課的專業課程,真的很有挑戰性。 加上因為自己外表看不太出來是外國人,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被教授直接點名,真的是嚇出一身冷汗,只好先用簡單的日文試圖回答一下,課後再去跟教授說自己是留學生,日文不太好,請老師多多包涵。―加拿大讀國高中和大學,後來申請到日本交換留學,畢業後回台灣讀研究所。看似順遂的求學生活,其實也是受到不少挫折? 對我來說,學習語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求學的路上也遇到蠻多挫折的。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被送到加拿大,雖然在台灣的時候有去過英文補習班,但是畢竟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所以剛到加拿大的時候是被學校安排在初級英語班,也就是幾乎從頭開始學。而且剛好是在申請學校最重要的時候,比較會有成績的壓力,加拿大的升學考試又不像是台灣考學測,主要是看綜合性的表現,所以代表一整年在校的小考大考都要考好。加上身邊的朋友可能從小就是在講英文,或是都在那邊待很多年了,英文都特別溜。在那樣的環境下競爭,自己只好加倍的努力,現在想起來我覺得那時候還蠻辛苦的。 聽和說方面,我也是經過眾多訓練和努力才比較可以回答出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譬如說在學校會有很多報告和上台發表的時候,常講錯話、寫錯單字,或是不小心拼成髒話,讓同學和老師笑到肚子痛的經驗等等發生過很多很丟臉的笑話。甚至有一陣子在學習語言遇到瓶頸的時候,很害怕被糾正或是被笑英文和日文不好,會選擇沉默或跟華語圈的朋友在一起。後來覺得這樣下去真的不行,才漸漸改變自己的環境,主動去結交更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讓自己有很多機會可以使用英文或日文。 因為有這些經驗,所以才更加覺得要學習新的語言,真的不要怕被笑。如果你因為怕被笑而不敢講,那在口說這方面就永遠沒辦法進步。就算剛開始句子說不出來,也可以試著一直丟單字,也許對方聽得懂就湊成句子。很慶幸那時候自己有用這樣的方式一直逼自己去練習,克服不敢說的障礙。―到日本留學後,學會更懂得察言觀色 原本覺得自己從小看卡通,應該蠻瞭解日本文化。但我發現有些東西是實際到日本後,才真正親身體會到要更懂得察言觀色才能融入日本社會。比方說我從加拿大交換到日本,因為已經很習慣加拿大的學校生活方式,幾乎沒有人在叫學長或學姊,也沒有這樣輩份的關係,然後加入學校社團也沒有誰先進去就是學長姊。所以那時候在這樣一個世界觀去參加一個日本社團活動,才發現日本人真的很講究輩份或是學長姊這方面的關係。若不懂得去讀空氣的話,就很變成KY(空気が読めない、不懂得讀空氣/不懂得察言觀色)。所以我認為很多文化層面的東西是你必須要把自己泡在那樣的環境,才能夠實際學習或體會到的。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到日本第一個禮拜的第一堂課,旁邊坐了一位日本女學生,本來就想要跟她搭話交朋友,但因為對方是一年級生,知道我是三年級之後,就馬上向我點頭說不好意思,讓我非常驚訝。不過整體而言,我蠻喜歡這樣一個過程,入境隨俗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體驗當地的風俗習慣。❿高等教育國際化 日本留學・語言能力相關考試 ⓫⓭日語教育相關 日本就業及在留資格・日本留學生現況 ⓮第12頁繼續 「我們在台灣見吧!」,是一支用日語介紹台灣的影片。輕快又可愛的曲風,在網路上受到相當多的網友們喜愛,紛紛轉載連結。你還不知道點閱率高達百萬,號稱最佳國民觀光大使的創作者-黃小玫 (Sandy H.) 是誰嗎? 快來跟我們一起進入黃小玫 (Sandy H.) 的創作與求學故事,認識不一樣的她吧!―觀光宣傳影片第3彈! 將與觀光影片第一彈︰「我們在台灣見吧!」技職體系學校採訪報導日本文化INDEXURL▶http://daigakushinbun.com/ E-mail▶info@daigakushinbun.comINCORPORATING 2019年3月15日(五)發行[春季特別版] vol.2花東地區學校特別採訪報導●❼●❽日本留學與就業最新資訊「我們在台灣見吧!」音樂創作才女 黃小玫獨家專訪進路新聞Taiwan EditionThe Shinro Shimbun
元のページ ../index.html#1